「禁錮.重拾」心得
- 南蠻成員
- Mar 6, 2017
- 3 min read
在「禁錮重拾」系列活動在校園裡開始後,我們聽到了許多不同的聲音,有鼓勵的言語、有好奇的問題,當然,也有不少的質疑。
在校內推廣轉型正義的概念,一直是南蠻的初衷。轉型正義有很多的層面,調查真相、起訴元兇、賠償、紀念等等,但是高中生終究不夠專業、能力有限,我們沒有權力自己撤除校園內的銅像、也沒有專業靠自己就能查清真相,我們能做的,只有想辦法喚起大家對這段歷史的共感,進而感受轉型正義的重要與必然。這也是為什麼南蠻以「記憶歷史」作為副標,我們嘗試在校園中訴說這些故事,慢慢鋪出一條記憶臺灣歷史的道路。因為我們相信,共感引起的同理,會是轉型正義變成社會共識最重要的元素。
臺南女中校園裡有兩千多位師長與同學,如此一來,就會有兩千多種不同的聲音與看事情的角度。每個人都因為自身脈絡的不同而做出相異的價值選擇。然而,在校園內做為一個倡議團體,南蠻從來沒有「強迫」任何人來認同我們,也沒有以「教育者」自居。我們做的只有「發聲」,讓這些故事有被看見的可能,將來也會繼續朝這個方向努力。
南蠻從來沒有強制任何人來參加講座或展覽。每當有人用洗腦介定我們的作為,我們只想無奈地問,南蠻何德何能,可以洗腦一群快要成年的高中生?我們沒有權力、沒有能力,也沒有企圖,把想法「灌輸」到別人的腦海裡。所有的講座,有興趣的同學來聽,沒有興趣也不強迫──這也是南蠻始終相信的價值:一部分的學生可以自由決定、自由選擇他們想為哪個立場發聲,無論是支持轉型正義或是反對轉型正義、支持婚姻平權或是反對婚姻平權;同樣的,另一部分的學生可以自由決定自己是否要參與這樣的活動。吸收這些不在課程內的知識與想法,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接受與否,就像每個人都能決定是否支持一樣。
南蠻主要關心的是二二八及白色恐怖的歷史,因此常常聽到下列的質疑:「白色恐怖又不是唯一的歷史瘡疤。」、「哪個事件在歷史課本上是被詳細講述的?」、「歷史上太多的不公不義,難道每個傷疤都要拿出來一一檢視?」是的,白色恐怖不是唯一、二二八不是唯一,臺灣這塊土地的歷史中有太多的創痛,荷蘭時期、清領時期、日治時期、國民政府遷臺至今,郭懷一事件、清領時期的民變、慰安婦議題、國民黨的威權統治,甚至是目前正在凱道上爭取傳統領域自主權、至今受到外來政權壓迫的原住民族群,也尚未平反。每個創痛都需要有人發現、有人關心,有人努力為其發聲。正是因為還有好多好多的事件,在歷史課本中沒被詳細講述,才需要各種團體的倡議;我們也期許每個傷疤都能被拿出來一一檢視,仔細處理,才能使傷痕漸漸癒合;其中,南蠻將核心關懷放置在二二八及白恐,這並不代表我們認為只有臺灣近代史值得探討,也不代表我們否定其他等同需要關注的議題。今天不能因為國際特赦組織著重在人權推廣,就覺得它忽視了法治的重要阿!
每個團體有不同的關注面向,南蠻選擇了二二八與白恐的歷史並深入耕耘,不僅是因為組織的議題設定,也是想要更有效地發揮有限的心力,讓大家能看見這些故事。但我們也持續盼望著,臺南女中可以出現更多不同的聲音,不論是體制外的組織、體制內的社團,或者每一個你們,都能為你們覺得重要的議題挺身而出、都能在校園內自由地倡議、自由地說,以及自由地選擇是否聽進。這也是我們不斷期許的,能在校園中出現的,民主與自由的價值。
Comentário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