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『禁錮.重拾』結尾
南蠻今年舉辦的「『禁錮.重拾』二二八七十週年紀念活動」,在昨天畫下句點。自二月中以來,南蠻先是在活動頁上陸續介紹了十二位臺南在地的受難者,接著,在二二八紀念日至三月中旬,於校園內的蔣介石銅像處佈置了受難者圖像展,並搭配每天中午的受難者故事短講。除此之外,南蠻也安排了兩場專題...


《撤除蔣介石銅像對校園的利大於弊/弊大於利》|南女演辯社×南蠻
相信不少人已有耳聞,臺南女中校園內的蔣介石銅像已在今天(3/11)早上,在總務處的安排下拆除。然而,在這個迅雷不及掩耳的拆除工程之前,銅像是否撤出校園,一直是極具爭議的校園景觀議題。 有人認為,銅像站在那裡好好的,為什麼要拆它?浪費時間又浪費錢。有人說,總統蔣公您是人類的救...
「禁錮.重拾」心得
在「禁錮重拾」系列活動在校園裡開始後,我們聽到了許多不同的聲音,有鼓勵的言語、有好奇的問題,當然,也有不少的質疑。 在校內推廣轉型正義的概念,一直是南蠻的初衷。轉型正義有很多的層面,調查真相、起訴元兇、賠償、紀念等等,但是高中生終究不夠專業、能力有限,我們沒有權力自己撤除校...


『牆倒之後,民主之前』 ──東德轉型正義的困頓與挑戰
德國是上個世紀唯一進行「兩次」轉型正義的國家。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,針對納粹政權進行的轉型正義,稱為「超克過去」;東西德民主統一後,針對東德共產黨過去的獨裁政權所進行的轉型正義,則稱為「清理過往」。 一九八九年柏林圍牆倒塌後,兩德統一。在專制統治東德四十多年的東德共產黨垮臺前...


《1947、1987、2017, 二二八@臺南》二二八七十週年紀念專題講座
在這次的「禁錮.重拾」系列活動中,南蠻特別邀請到臺南新芽的嚴婉玲學姐為我們主講第一場講座「1947、1987、2017, 二二八@臺南」。 這場講座將從這三個年代中的二月二十八日談起,在七十年後的此刻,回望我們對二二八事件及其歷史意義的認知,這將決定此事件未來的敘事形貌。...


「禁錮.重拾」二二八七十週年紀念日
七十年過去了。 一九四五年,二次世界大戰結束,日本放棄對臺主權。當時的臺灣人,原本以為脫離了日本半世紀的統治,將要回歸「祖國」的懷抱,「光復」的歡慶氛圍頓時籠罩了島嶼。怎知,隨著國民政府登上小島的,是無止盡的壓迫與枷鎖。二二八、戒嚴、白色恐怖紛至沓來,蹂躪的是島上的...


「禁錮.重拾」逝去的青春.不滅的傷痕──丁窈窕|臺南受難者人物介紹
微風徐徐,金龜樹始終靜靜地佇立在操場旁。那幅場景,凝成一幅寧靜的永恆,丁窈窕的故事,如同樹的盤根錯節,永遠地深根在南女人的心中。 丁窈窕,1927年12月21日出生於臺南,曾就讀二高女,現在的臺南女中(校址為今中山國中),是南女人的學姊。畢業後,任職臺南郵局,隨後被誣陷涉入...


「禁錮.重拾」六十八封家書的寄託──施水環|臺南受難者人物介紹
「媽媽您不要煩惱,我們期待辦事清明的法官給無辜的我們澄清這次遭遇的災難,我們是善良的老百姓,我們的一輩子不敢做違背政府法令的事。」這是施水環在臺北軍法處所寄給媽媽的第二封家書,被囚禁的十九個月中,她共寄了六十八封家書回家,思念藉著信紙來回自如,然而被囚禁的施水環,在1956...


「禁錮.重拾」判決書與判決書間的生死之別──姜炎坤|臺南受難者人物介紹
姜炎坤於一九四七至一九五零年擔任臺南下營鄉鄉長。任職期間,他積極推動三七五減租,使鄉內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地主都同意與佃農換約。楊德全、陳窗等共產黨員,見其推行政策頗具成效,便吸收姜炎坤入黨,並組織「曾文地區工作委員會下營支部」。二二八事件發生後,臺灣省工委會臺南縣下營支部獲破...


「禁錮.重拾」請用溫暖的手擁抱我的遺骸──何川|臺南受難者人物介紹
「紅の雲明け行くを 笑まひ見つ 曉闇よ我が屍抱け」 核稿編輯/鄭韶昀 何川,1924年1月5日出生於臺南市,家族是全臺最大的永豐餘紙廠,二次世界大戰後,任教於臺南工業職業學校。1951年2月,何川與其兄弟何秀吉、何阿水因涉及「臺灣省工委會臺南市工作委員會支會鄭海樹等人案」被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