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禁錮.重拾」請用溫暖的手擁抱我的遺骸──何川|臺南受難者人物介紹
- 鄭安庭 核稿編輯/鄭韶昀
- Feb 23, 2017
- 3 min read

「紅の雲明け行くを 笑まひ見つ 曉闇よ我が屍抱け」
核稿編輯/鄭韶昀
何川,1924年1月5日出生於臺南市,家族是全臺最大的永豐餘紙廠,二次世界大戰後,任教於臺南工業職業學校。1951年2月,何川與其兄弟何秀吉、何阿水因涉及「臺灣省工委會臺南市工作委員會支會鄭海樹等人案」被捕入獄,當局以「共同意圖以非法之方法顛覆政府而著手實行」的罪名,判他們死刑。1951年6月17日執行槍決,那時,何川二十八歲,是個對未來充滿理想的青年。
1947年5月,經由郭琇琮醫師的介紹,何川加入了「地下黨」(即共產黨),和鄭海樹、何秀吉等人,投入李媽兜創立的臺南市工作委員會,擔任組織發展一職。省工委在臺南省立工業學校、臺南工學院附屬工業學校設立支部,吸收學生及知識份子,散播臺灣民主自治同盟宣傳專刊和二二八紀念宣言,呼籲學生保護學校、工人保護工廠,以便中國共產黨解放臺灣時接收。
地下活動如火如荼地發展,卻也因樹大招風吸引了當局的注意。1950年4月,臺灣省工作委員會書記蔡孝乾落網,在自新後供出共產黨組織名單,自此,臺灣共產黨各支部一一陷落,有部分幹部為尋求自新機會,甚至協助當局搜查各地的組織關係人,何川也因此循線被捕。
逃難期間,何川深怕因案拖累新婚兩年的妻子陳素秋,便將所有與妻子的合照中自己的部分剪去,並把日記中與妻子相處的紀錄幾乎撕毀,不過,在遺留下的兩本日記中,仍通篇可見何川對妻子的關愛,以及兩人堅定不移的愛情。
在軍法處等候判決期間,何川知道自己死罪難逃,早有心理準備隨時赴義。但是,何川槍決前沒有紙張記錄下遺言,只得由同監難友江槐邨默默背誦,並暗自記在書本中。然而,江槐邨經過多次移監,書本也因此遺失。直到2003年,江槐邨才一字一字的回憶何川的絕命詩,再由難友張大邦在宣紙上書寫。經過五十二個年頭,何川的絕命詩才終於交到了家屬手中。
「紅の雲明け行くを 笑まひ見つ 曉闇よ我が屍抱け」
當彩霞顯露的時候,黑夜即將破曉,我含笑的仰視著它, 不知是白天還是夜晚,到那時候,請你用溫暖的手來擁抱我的遺骸。
每當何川的獨子何穎紅閱讀這首詩,心中總是想著:「到底是在怎樣的心情下,能夠在知道即將要被槍決時候還能寫出那樣的詩?」江槐邨認為,正是因為何川對於彩霞顯露、黑夜破曉的新社會有著滿心期待,才使的他坦然面對死亡。
「即使無法親自迎接新時代的曙光,也請你用溫暖的手來擁抱我的遺骸。」何川對於新社會的理想直到死前都未曾動搖,然而,儘管臺灣已經漸漸民主化,我們真的已經身處在新時代的榮光之下了嗎?環顧校園,威權時代的象徵仍舊矗立著,以中正為名的街道隨處可見,人們對於過往一知半解,甚至認為已經過去的事就不要再提,以免「撕裂民族」。這些對臺灣史、對轉型正義的誤解,又再度使何川的理想墮入黑夜。究竟什麼時候,白色恐怖的真相才能真正明朗?我們又得努力到哪一日,自由與人權的光輝才會真正溫暖那些冰冷的遺骸?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