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「禁錮.重拾」消失的鐵面檢察官──王育霖|臺南受難者人物介紹

  • 顏劭庭 核稿編輯/鄭韶昀
  • Feb 19, 2017
  • 3 min read

  1947年3月31日,槍響驚破了島嶼上空的藍天,一位臺灣法律界的明日之星,就此殞落。

  王育霖,1919年生,臺灣臺南市人,畢業於臺北高等學校,之後前往日本東京大學就讀法律系,後參加日本全國司法官高等考試,以優秀成績被分派至日本京都地方法院檢察官,是第一位來自臺灣的日本檢察官。「救台灣人離開艱難處境,是我的理想」,王育霖曾經這麼說,在日本擔任檢察官時,他總會特別照顧同鄉,幫助在日本生活的臺灣人遠離飢餓,安定生活。二次世界大戰後,舉家返臺,擔任新竹地方法院檢察官。

  王育霖個性耿直,辦案按照法律,公正無私,是一位鐵面檢察官。時下臺灣社會動盪不安,物價不斷上漲,民不聊生,官商勾結景況盛行,人民敢怒不敢言,王育霖辦案公正鐵腕的態度,為他贏得民眾的喝采。因此,當百姓檢舉新竹市長郭紹宗少將涉嫌貪污「救濟奶粉」時,即使對方是官派市長、地方權貴,他依然堅持傳訊郭紹宗。但郭紹宗屢傳不到,王育霖便攜著一紙逮捕令前往市府,準備要將其逮捕,豈料,警察局長和郭竟同為一丘之貉。王育霖被局長率領的警察包圍,辦案相關的卷宗與逮捕令被搶走,他氣憤之餘,趕返檢察處申請補發逮捕令,不料,上司反而以逮捕令相責,要追究他的責任。因為這件事,王育霖對國民政府政權下的司法體系徹底失望,便辭去了檢察官職務,轉而到臺北建國中學擔任教師,並在林茂生所主持的「民報」的當法律顧問。

  國民政府沒有因此放下對他的不滿,更沒有就此放過他。二二八事件發生後,王育霖知道郭紹宗必會趁機報復,自身的安全岌岌可危。於是,他與妻子相偕走避,令人扼腕的是,就在王折返回家為其妻帶上衣物時,被剛好趕到的憲警拘捕。遭到逮捕後,王育霖被監禁於保安司令部第二處本部(原西本願寺),受盡酷刑。三月三十一號,王育霖被判死刑,執行日不詳,只知道屍體最終被丟棄在淡水河,至今仍不知下落。

  在現代臺灣提倡司法改革之際,卻鮮少人知道,早在七十年前,這位鐵面無私的檢察官已經超越了世界對人權自由的見解,草擬了保護人權的「提審法解說」,該文內容也已落實於臺灣日後修改的提審法與現行的刑事訴訟法中。但是,他的法治精神卻遇上了視法律為無物的國民黨政權,不但無法伸張司法正義,還因此失去生命。

  二十七歲的法學新星殞落,象徵了二二八時期國民黨的肆無忌憚與目無法紀,在國民黨的統治政權之下,秉公辦理是錯,堅守法治更會得罪當局,接連發生的二二八事件與隨之而來的白色恐怖,也因發生在這個法律制度形同虛設的年代,直至目前都得不到正義的伸張──二二八沒有審判,往往不知道受難者為何而死;白色恐怖則是非法審判,偵查與判決過程黑幕重重,導致很多案件至今都還尚未明瞭,也不清楚事實真相。

  生在具有高度自由時代的我們,恐怕無法真切感受當時政權的不公不義,比起那個噤聲與鉗錮的時代,現下的體制確實是相對友善的,也因此,在觸碰到轉型正義相關議題的時候,多數人只告訴我們,要珍視得來不易的民主自由。但是,我們能做的,真的只有「珍惜當下」嗎?想到在二二八受難的王育霖檢察官,至今仍然不知道為了什麼樣的罪名而死,忌日在何時,連遺體也尚未尋獲,我們也只能難過的猜想,不知道還有多少具有類似際遇的個人與家庭?還有多少二二八及白恐受難者尚未得到事實的真相?或許,理解過去,釐清真相並追查責任,避免悲劇再度發生,才是除了珍惜之外,我們最應該,且迫切要做的事。

Recent Posts

See All
「禁錮.重拾」心得

在「禁錮重拾」系列活動在校園裡開始後,我們聽到了許多不同的聲音,有鼓勵的言語、有好奇的問題,當然,也有不少的質疑。 在校內推廣轉型正義的概念,一直是南蠻的初衷。轉型正義有很多的層面,調查真相、起訴元兇、賠償、紀念等等,但是高中生終究不夠專業、能力有限,我們沒有權力自己撤除校...

 
 
 

コメント


文章分類
Tag
Facebook

© 2017 created by nan.rebellion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