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學校拆了銅像,然後呢?

  • 郭婷瑋、鄭韶昀
  • Mar 12, 2017
  • 4 min read

  星期六的早晨,在「黑特南女」上看見了台南女中蔣介石銅像被拆除的影片。銅像被拆,我們感到有些意外,但這個意外並非來自於「學校終於拆除銅像」的驚喜,而是拆除的行政效率真是迅雷不及掩耳,且拆除之前毫無預告。

  事實上,早在2004年,校務會議上就已通過「移置蔣介石銅像,放置藝術雕塑品」草案,當時因為「沒有合適的藝術品」而遲遲未動工。然而,13年過去,台南女中百年校慶在即。就在幾個星期前,校務會議上的臨時動議,又再次提出了銅像拆除案,因為校友會將捐贈一個合適的替代品,學校決定用其「置換」蔣介石銅像。

  於是,就在2017年3月11日,這個農民曆上標注適合「破屋、壞垣」的「施工好日子」,在完全沒有任何施工公告的情況下,台南女中「低調」地將自1977年就豎立在校園中的銅像撤出拆除。對於台南女中低調拆銅像一事,我們的理解是,學校因百年校慶收到一個新的裝置藝術,政治風向又恰好正確,就決定撤換銅像。這麼一來,就有了一個「順便」又「非刻意」的拆除理由,順著時代潮流,讓銅像退出校園。

  除了台南女中,對於拆除銅像這個「敏感議題」,很多的公家機關都需要一個「好理由」,這個好理由無非是「年久失修」、「安全顧慮」,再加上諸如此類的附注:「沒有政治力介入」、「和政治沒關係,大家不要多想。」這些說詞驅使我們試圖繼續追問,為什麼公家機關不願、或不敢以轉型正義為由拆除銅像呢?

  如同台南女中,拆除前一個公告都沒有,並直接將拆除原因與政治撇清關係,說是校友會欲捐贈新的裝置藝術,這使我們不免感到疑惑,到底是什麼樣的裝置藝術,一定得放在蔣介石原本站著的地方?或是,換個問法,為什麼蔣介石銅像非得用新的藝術品來撤換呢?

  看到這樣的情況,其實我們可以理解,為了「不要造成對立」或是「讓拆除順利推動」,學校不願意讓拆除銅像這件事,和「仍在等待社會共識」的轉型正義議題扯上關係。但是,當整個社會一再的逃避與轉型正義相關的意識與作為,我們將永遠無法取得共識,也無法對轉型正義有正確的認知。尤其,校園作為一個教育的場域,如果連國民教育都拒絕支持相關理念,那台灣又該如何形塑一個認同轉型正義的社會共識?

  我們絕對肯定拆除銅像的行為,但是,做為一個推動校園轉型正義的學生團體,我們更希望,拆除銅像是一個具有歷史教育意義的舉動。清理權威遺緒是轉型正義的第一步,但是這樣的貿然拆除,學校失去的是「機會教育」、這樣的低調行事,無非是種逃避,或說是浪費議題。對照學校的說詞,網路上「終於拆了」、「拆得好」、「屠殺者退出校園」等一片叫好,終究只是一廂情願。

  只因為「剛剛好」、「順便」等理由拆除銅像,或是將轉型正義當作一種政治介入校園的心態,都令我們深感可惜。面對這種議題,學校應該要有勇氣打破長久以來的迷思,別把政治貼上「骯髒」的標籤,好好運用這只有一次的機會,讓同學們深入瞭解轉型正義的意義。否則,沒能被賦予歷史教育意義,「拆除銅像」就只是一個空洞平凡的舉動而已。

  上星期,校園裡才辦了一場與二二八記憶相關的講座,講者特別提到:「拆除銅像是最直接也是最廉價的方式。」看到蔣介石銅像的拆除影片時,對這句話的感觸特別深刻:移除並非轉型正義真正的落實方式,記憶才是絕對的永恆。

  但是,有太多的例子在前,告訴我們遺忘可是多麼容易的一件事!如果校方繼續無視「記憶」的重要,我們究竟該怎麼做,才能讓未來校園中的每個人記得,這裡曾經有一座蔣介石銅像豎立在校園,知道威權時代的獨裁者也曾於南女留下痕跡、知道壓迫歷史離我們其實一點都不遙遠?

  再仔細想想,每次對別人介紹校景,路過銅像時,我們總是會搭配著與銅像隔著操場相望的「人權樹」的故事一併介紹。在說完丁窈窕學姊的故事、講解完這個校園人權地景的重要之後,總是會再接上一句:「丁窈窕樹和蔣介石銅像對望真是諷刺!」然而,今日銅像不再,試問,缺乏對不義政權的記憶點,當時對人權的迫害與金龜樹的意義,還會繼續深根於南女人心中嗎?

  學校拆了銅像,然後呢?一個微涼的早晨,銅像被迅速拆除,存在校園40年的威權圖騰彷彿未曾出現。壓迫的遺跡被拆掉,被壓迫的證據和記憶反而不見了,這樣的結果,真的是我們想要的嗎?

  於是,為了不讓被壓迫的記憶雖著銅像默默離開校園,身為台南女中學生的我們建議,學校在處理新的裝置藝術品之餘,應該同步展現一樣的行政高效率,在銅像原址設立告示牌,告訴學生這裡以前曾有一座蔣介石銅像,黨國威權的手也曾伸入校園,並且立即為校園裡的「丁窈窕樹」立碑紀念。

  口頭傳承固然重要,但是正式的紀念形式應該由校方主導,並且負起責任,否則,學生每三年就換了一群,記憶只會漸漸的淡去。唯有學校認同這段歷史,主動告知學生記憶的重要性,學生對於壓迫過往才能永久傳承。

Recent Posts

See All
【文章分享】誰應該道歉?──讀《帝國的慰安婦》

誰應該道歉?──讀《帝國的慰安婦》 | 說書 Speaking of Books 若說性騷擾、性侵害是最直接的性別暴力,那對於這些議題消極的沈默,是使性別暴力更加嚴重的肇始之因。   日前發生了一起人人惶恐的性別暴力事件,作家之死與書中告白造成網路媒體大肆報導,許多平台...

 
 
 

Kommentare


文章分類
Tag
Facebook

© 2017 created by nan.rebellion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