『牆倒之後,民主之前』 ──東德轉型正義的困頓與挑戰
- 南蠻成員
- Mar 5, 2017
- 2 min read

德國是上個世紀唯一進行「兩次」轉型正義的國家。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,針對納粹政權進行的轉型正義,稱為「超克過去」;東西德民主統一後,針對東德共產黨過去的獨裁政權所進行的轉型正義,則稱為「清理過往」。
一九八九年柏林圍牆倒塌後,兩德統一。在專制統治東德四十多年的東德共產黨垮臺前夕,民眾紛紛發起社會運動,要求東德共產黨體制下的「國安部」──透過祕密警察與線民監控人民生活的機關──停止運作。歷經國安部掩耳盜鈴的內部轉型、民眾佔領、被迫解散之後,民間團體組成「解散國安部特別委員會」,負責研擬「東德秘密警察檔案開放法」,並調查東德「特工」的身分,以進行政治清查。
每每談到德國轉型正義,我們腦海中浮現的,不免是希特勒、集中營、毒氣室,以及因應納粹種族屠殺的第一次轉型正義過程。然而,身為高中生的我們,卻鮮少聽聞關於東德轉型正義的資訊。事實上,若要為臺灣的轉型正義找到能夠對照借鏡的經驗,不談東德轉型正義著實可惜。東德轉型正義涉及的檔案開放,以及對威權時代情治單位的整治與清查,恰巧可以對應到臺灣的「警總」以及警總解散後的後續處理。東德的國安部與臺灣的警備總部在被迫解散後,皆試圖銷毀檔案資料,然而,德國政府積極還原這些資料,並堅持檔案開放;臺灣的二二八與白色恐怖相關檔案,至今卻還散落在各地。相較於解散國安部特別委員會主張「個資法是在保護個人,而非保護加害者」,臺灣目前卻呈現一個「只有受害者,沒有加害者」的局面。
東德秘密警察檔案是否開放,以及其開放方式,是東德轉型正義中最重要的關鍵。德國在轉型正義進行期間所經歷的重重挑戰,還有處理情治檔案、清查共產黨黨產、進行後續司法追訴、處理威權遺址、民主文物,以及後續的人權教育等等,將是本次講座的焦點。而「牆倒之後、民主之前」則意味著,即便柏林圍牆早已倒塌,東德也擁有自由選舉等民主體制,但在轉型正義尚未完全落實之前──如同現在的臺灣──民主精神並不會真正到來。
【講者資訊】
林育立先生,旅居柏林的自由記者,曾在駐德代表處擔任新聞編譯,當過六年的中央社駐德記者,不定期為臺灣和德國媒體撰稿,並從事中德文口譯。他相信記者這行離不開現場,正努力寫出能和臺灣社會對話的國際新聞。近期甫出版《歐洲的心臟──德國如何改變自己》一書。
【活動資訊】
時間:2017/3/9(四) 14:20~16:20 地點:臺南女中椰風廳 主辦單位: 臺南女中班聯會學權部、南蠻
Bình luận